一位模組經理的工廠管理反思,值得一看
發布時間:2018-11-14 15:36:11
模組行業的工廠存在很多的管理模式,在本文中我將帶著尋找漏洞的方式,圍繞模組制造過程中的品質、交期、成本這3大方面進行分析。
1
設計部門品質監控
1)設計主管把關DFM,客戶評審回復
主管是否具備:復雜結構能力,熟悉客戶標準,模組制造全面領悟力
2)設計主管主導新模評審會議,加工,裝配,注塑參與意見
審圖的部門主管考慮時間是否足夠?
部門主管是否系統全面的評估可加工性?
3)設計出圖,主管審核同意
是否有設計標準?主管是否落實審核?
加工,裝配細節是否有人審核?
2
加工部門品質監控
1) 生管主導加工評審會議,各加工部門主管參與確定加工順序
會議的準備時間是否充分?簡單順序可以默認嗎?
復雜重要件加工是否有人主導?
2) CAM主導加工方法和工藝
加工方法工藝是否有主管審核?
裝配工藝是否有人主導導入?
3) 部門加工精度的能力
部門主管是否有全面的精度管理能力?
4) 品管部門檢測把關
量測的精度和全面性是否能夠保證?
是否有全面合理的精度標準?
超差尺寸是否有人能夠正確評估判定?
3
鉗工部門品質監控
1) 模組配模組立
鉗工的模具能力和觀念?
是否有標準要求?主管是否落實查看?
2) 品管出廠檢驗
檢驗表是否重點全面?
品管排查判斷能力是否足夠?
4
模組交期的控制
1) 模組排程鉗工主導,生管跟催
排程以個人模具為中心,共同工序是否存在干涉?
項目開始所有部門能夠拿到排程嗎?
鉗工排的加工工時合理嗎?加工工藝正確嗎?
設備銜接是合理的嗎?
生管有能力控制嗎?
2) 生管排程主導,所有部門服從運作
排程以設備為中心,保證所有步驟配合合理,工作量充足?
生管準確預估所有加工工時的能力?合理安排的能力?
排程時效性是否能夠最快化?
所有部門是否清晰排程?生管是否能監管的到各加工部門實際進度?
對所有模具交期的控制力?異常,插單,提前,延誤快速的調配能力?
5
模組成本的控制
1) 品質觀念領悟力
是否理解客戶產品和模具的重點要求在哪里?
不重要的形體尺寸設計是否可以簡化降低成本?
是否有非重要尺寸花過高的資源在處理?
2) 出錯和品質不合格
各部門品質預防有沒有落實到細節?
人為出錯率高嗎?有防范細節嗎?
3) 加工工藝和效率
加工的方法是否有考慮到成本?設計和編程理解各加工的特性嗎?
加工的工時是否能夠更短?主管分析過工時的組成嗎?
重要和不重要形體是否區分對待?
粗精加工是否用不同的加工參數?
加工中裝夾,空刀時間是否過長?
有沒有準確的機器實際工作時間記錄,并定期比較分析?
通過以上的反思,我的總結是:
1. 關鍵的管理節點要明確管理責任人,提升,改善同樣是管理責任
2. 中層管理需要有成本觀念,專業能力,責任心
3. 中層管理者有管理計劃的細節,能夠被可視化
4. 高管需要定時和中管溝通,了解管理情況
5. 高管持續完善管理
上一篇:電動缸對于機械的作用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