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是否真的搶了人的飯碗?
發布時間:2018-11-12 14:35:07
跟著機器人科學和人工智能科技的不斷發展,部分勞動力將被科技逐步替代,我國現在正處于工業機器人的迸發期,未來的工廠裝備機器人乃是大勢所趨,意味著會有許多人面臨失業的窘境。自動化遍及對于工作崗位的保護也有正面效果,“別只看到機器人搶了人的飯碗,別忘了它將孕育新崗位,比方機器人出產研制人員、修理工程師……。假如不能持續立異、選用最先進的技能,對一個企業而言,就會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出局,對一個國家而言,則會因為損失工業競爭力而失掉更多的工作崗位。

跟著近年來勞動力工資、土地價格和商務本錢的繼續快速上漲,發展中國家以低本錢為根底的世界競爭力正在被削弱,通過引進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自動化設備,不只有助于進步出產功率、堅持本錢優勢,并且能進步產品質量、穩定性和精美化程度,帶動產業的轉型與晉級。并且,用機器代替人工也是應對老齡化社會、處理勞動力缺少問題的有效途徑。
世界機器人聯合會近期發布了名為“積極影響作業的工業機器人”的最新研討,研討發現,工業機器人在未來8年中將發明多于200萬個作業崗位。生產力和競爭力是制作企業在全球市場上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而機器人和自動化是解決問題的要害。因為機器人和自動化,有些作業量減少了,但它們也發明了更多的作業時機。在工業機器人很多采用時,機器人生產線的日常保護、修補等方面都需求各方面的專業人才來進行處理,這就無形中帶動了一大批與機器人相關的作業途徑。
工業機器人能夠添加產能,推進社會經濟的開展,本來中低端的勞動力會被高端的勞動力代替,它將人們從深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然后能夠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更多更具有科技含量的技術。歐洲的一些研討表明,一個工業機器人能夠發明3.6個工作崗位。因而,這并不是工業機器人真的搶了人的飯碗,從發達國家的經歷來看機器人的出現是科洋前進的標志更是實現人機雙贏的。
下一篇:直線模組如何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