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講解在伺服控制下伺服電機驅動工件行走的距離
發布時間:2018-10-30 15:20:04
某伺服電機編碼器每轉2500個脈沖,額定轉速3000r/min(50Hz);電機與絲杠直連,絲杠螺距為5mm,伺服驅動器內部電子齒輪比為1。如何計算:伺服電機驅動工件在5S左右行走1m的距離?

首先計算所需要的脈沖數量:
(1).行走1m的距離,相當于絲杠轉動1*1000/5=200轉;
(2). 即伺服電機發出2500*200=500000(50萬)個脈沖;
(3).二進制的16位可以代表“ 0~65535”(6萬5千)或“-32768~+32768”的十進制,即16位數據不滿足需要的脈沖數;
(4).二進制的32位可以代表“0~4294967295”(42億9千)的十進制,遠遠大于需要的50萬個脈沖,即32位數據肯定滿足需要的脈沖數
綜上,距離需要50萬個脈沖即可行走需要的距離。
再確定伺服的行走速度:
(1).伺服電機額定轉速3000r/min(50Hz),即50r/s;
(2).伺服電機額定發出的脈沖數,50*2500=125000脈沖/s;
(3).規定3s左右發出的脈沖數3*125000=375000脈沖/s(37萬個脈沖),即需要超速或延時;
(4).規定3s左右完成,則500000/3=166667脈沖/s,166667*50/125000=67Hz,有點快;
(5).理論最快時間,500000/125000=4s,即最快4s,再加加減速20%,5~6s比較合適
綜上,125000個脈沖,該距離,用時5s左右比較適合。

實際運行中,指令是這樣的嗎?以DRVI為例,說明該情況。DRVI是以相對驅動方式執行單速位置控制的指令,其使用格式如下。
[ S1 ]:輸出脈沖數(相對指定的距離)
16位指令 -32768~+32767(數貌似變小了)
32位指令 -999999~+999999(數肯定變小了)
[ S2 ]:輸出脈沖頻率(相對指定的速度)
16位指令 10~+32767(Hz)
32位指令 10~+100000(Hz)(數肯定變小了)
[ D1 ]:脈沖輸出起始地址(僅能指定Y000或Y001),可編程控制器輸出必須采用晶體管輸出方式。
[ D2 ]:旋轉方向信號輸出起始地址,根據[S]的正負,按照以下方式進行動作。
[+ (正)]→[D2]=ON
[- (負)]→[D2]=OFF
綜上所述,DDRVI(K500000 K100000 Y0 Y4)一40Hz的頻率,200mm/s的速度(K00000),用時5s行走1000mm。真的是這樣嗎?,最好時機操作試試吧。